旋进漩涡流量计与涡街流量计均为常用的速度式流量计,核心都是通过测量流体流动产生的漩涡来计算流量,但在工作原理、适用介质、精度特性等方面差异显著,需根据具体工况选型。以下是两者的详细对比及选型建议:
| 对比维度 | 旋进漩涡流量计(Swirl Flow Meter) | 涡街流量计(Vortex Flow Meter) |
|---|
| 工作原理 | 流体进入流量计后,经螺旋形导流器产生旋转涡流(旋进运动),漩涡中心形成低压区,推动检测器(如压电传感器)产生信号,信号频率与流量成正比。 | 流体流经柱状漩涡发生体(如三角柱、梯形柱)时,在两侧交替产生卡门涡街(漩涡列),漩涡撞击检测器产生脉冲信号,频率与流量成正比。 |
| 适用介质 | 主要用于气体(如天然气、液化气、空气),部分型号可测轻质液体(如汽油、酒精)。 | 通用型,可测气体、液体、蒸汽(需对应不同结构,如液体用常温型,蒸汽用高温型)。 |
| 管径范围 | 小口径为主,通常 DN15~DN200(大管径测量精度下降)。 | 范围更广, DN15~DN1200(大管径常用插入式结构,适配管道)。 |
| 精度等级 | 气体测量精度高,一般 ±1.0%FS(部分高精度型号达 ±0.5% FS);液体精度稍低,±1.5% FS。 | 常规精度 ±1.0%FS(液体 / 气体)、±1.5% FS(蒸汽);高精度型号可达 ±0.5% FS。 |
| 工作压力 | 耐压较高,通常 0.1~10MPa(适配高压气体管道,如天然气长输管线)。 | 中低压为主,常规 0.1~4MPa(高压型号需定制,蒸汽管道常用 1.6~2.5MPa)。 |
| 工作温度 | 常温~中温,一般 -40~200℃(特殊型号可耐 300℃以上)。 | 范围更广,常温型 -40~150℃,高温型(蒸汽用)可达 -40~450℃。 |
| 安装要求 | 对直管段要求低,通常前 5D 后 3D(D 为管径),可在靠近阀门、弯头处安装。 | 对直管段要求高,通常前 10~20D 后 5D(漩涡发生体需稳定流场,否则易受扰动)。 |
| 抗干扰能力 | 抗振动干扰弱(漩涡旋进易受管道振动影响,需单独固定管道);抗介质杂质能力较强(无细长发生体,不易堵塞)。 | 抗振动干扰强(部分型号带振动补偿功能);抗杂质能力弱(柱状发生体易被固体颗粒卡阻,需配过滤器)。 |
| 压损 | 压损较大(螺旋导流器阻碍流体,尤其小流量时)。 | 压损较小(仅柱状发生体产生局部阻力,适合低压力损失要求的工况)。 |
| 维护成本 | 内部结构简单(无易损件),维护周期长(1~2 年校准一次)。 | 漩涡发生体无磨损,但需定期清理杂质(尤其液体含颗粒时),维护频率稍高。 |
| 工况需求 | 优先选择 | 选型理由 |
|---|
| 小口径气体(DN15~DN50,如天然气表) | 旋进漩涡流量计 | 小口径精度高(±0.5% FS),直管段要求低,适配用户端间歇用气。 |
| 大口径液体(DN200~DN1000,如冷却水管) | 涡街流量计(插入式) | 插入式结构无需切断管道,压损小,适配大流量稳态液体。 |
| 蒸汽管道(饱和蒸汽 / 过热蒸汽) | 涡街流量计(高温型) | 耐 450℃高温,压损小,适合蒸汽的连续流动测量。 |
| 高压气体(压力>4MPa,如 CNG 管道) | 旋进漩涡流量计 | 耐压等级高(可达 10MPa),气体非稳态流动下精度稳定。 |
| 管道振动大(如泵出口压缩空气管) | 涡街流量计(带振动补偿) | 双传感器抵消振动干扰,避免假信号,测量误差<±1.5% FS。 |
| 液体含少量杂质(如冷却水含泥沙) | 旋进漩涡流量计 | 内部无柱状发生体,不易堵塞;涡街需配 Y 型过滤器,否则杂质会卡住发生体。 |
| 流量计类型 | 常见问题 | 解决方案 |
|---|
| 旋进漩涡流量计 | 流量显示 “跳变”(气体) | 1. 检查管道是否振动(加装管道支架固定);2. 确认导流器无损坏(内部积灰需清理)。 |
| 涡街流量计 | 测量值 “偏低”(液体) | 1. 检查直管段是否足够(不足则加装整流器);2. 清理漩涡发生体的杂质(用压缩空气吹扫)。 |
| 旋进漩涡流量计 | 高压下无信号(气体) | 检查传感器引线是否松动(高压工况下接线端子易氧化,需重新紧固并涂抗氧化剂)。 |
| 涡街流量计 | 蒸汽测量 “超差” | 1. 确认型号为高温型(耐 450℃);2. 校准蒸汽密度补偿参数(蒸汽压力变化会影响密度)。 |
旋进漩涡流量计是小口径气体测量的首选,尤其适合高压、非稳态气体工况;涡街流量计是多介质(液体 / 蒸汽 / 大口径气体)的通用选择,尤其适合稳态流动、低压力损失要求的工况。选型时需先明确 “介质类型、管径、压力温度、安装空间” 四大核心参数,再结合两者特性匹配,避免因工况不匹配导致测量误差超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