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放大器中上下限位开关的配置和故障会直接影响伺服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定位精度。以下是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作用:上下限位开关(通常为接近开关或机械触点开关)用于限制伺服电机的运动范围,防止机械结构超程碰撞(如丝杆滑台冲出导轨、机械臂超出工作区域)。
连接方式:
通常接入伺服放大器的「正限位(+EL)」和「负限位(-EL)」端子(部分型号标为「LSP」「LSN」)。
开关类型:可接常开(NO)或常闭(NC),需与伺服参数设置匹配(如台达 P2-17 设置限位输入逻辑)。
接线原则:开关信号需串联电源(如 DC24V),通过开关通断向放大器输入高低电平信号。
可能原因:
解决方法:
用万用表测量开关信号:未触发时应为高电平(如 24V),触发时为低电平(0V),确认接线通断。
调整机械开关位置或接近开关感应距离(通常 0.5~2mm),确保未超程时开关不触发。
修改限位逻辑参数(如台达 P2-17=0 为常开有效,P2-17=1 为常闭有效),与实际接线匹配。
可能原因:
解决方法:
替换新开关测试,用示波器检测开关信号是否正常跳变。
检查伺服参数:确保「限位功能使能」参数开启(如三菱 Pr2.05=1 启用正限位,Pr2.06=1 启用负限位)。
限位信号线使用屏蔽线,单端接地,远离电机动力线,减少电磁干扰。
可能原因:
解决方法:
复位伺服系统:断电重启或通过控制信号(如「清除报警」信号)解除锁定。
在程序中增加「限位触发后反向运动」逻辑(如 PLC 检测到限位信号后,立即发送反向脉冲)。
检查机械结构:确保限位触发点留有足够余量(如提前 5mm 触发),避免刚性碰撞导致卡滞。
可能原因:
解决方法:
更换为带防抖功能的开关(如接近开关替代机械开关)。
增加硬件滤波(在信号线上串联 100Ω 电阻 + 100nF 电容)。
调整伺服滤波参数(如台达 P2-55 设置限位信号滤波时间为 20ms)。
参数代码 | 含义 | 推荐设置 | 说明 |
---|
P2-17 | 正负限位输入逻辑 | 0 | 0 = 常开有效(默认),1 = 常闭有效 |
P2-18 | 正限位功能选择 | 1 | 1 = 触发后立即停止,2 = 忽略限位(不推荐) |
P2-19 | 负限位功能选择 | 1 | 同正限位 |
P2-55 | 限位信号滤波时间 | 20 | 单位 ms,减少干扰误触发 |
安装前测试:用手触发开关,通过万用表或 PLC 监控信号是否正常(通断清晰无抖动)。
预留安全余量:限位开关安装位置应比机械极限位置提前 5~10mm,避免刚性碰撞。
双重保护:除硬件限位外,在 PLC 程序中设置「软件限位」(如位置超过设定值时强制停机),形成双重保护。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解决限位开关的常见问题,确保伺服系统在安全范围内可靠运行。